您现在所在位置: 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-PG电子 > 关于PG电子 > 发展历程
中国统计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
更新时间:2024-08-18
中国统计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,学科,统计,学科发展的,发展历史,学科发展,历史回顾,中国的,中国统计,历史发展
中国统计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彭司华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9月•我国的统计教育,是从20世纪初清朝末年开始的,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:1902-1951•第一个阶段,20世纪初至解放之初(1902—1951),是我国统计学科建立的阶段,其特点是学习借鉴欧美统计理论和方法,主要是作为课程在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商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专业开设。•1902年,《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》规定,仕学馆11个科目,在商科大学正式讲授统计学课程,教材使用的是由日文翻译的讲义,课程由日本和中国教师共同承担。•1903年,日本社会统计学者横山雅男所著的《统计讲义录》被译成中文,并成为我国最早的统计学教材。中国统计学大师:许宝騄•许宝騄(1910-1970),字闲若。1910年出生于北京。原籍浙江杭州,祖父曾任苏州知府,父亲曾任两浙盐运使,系名门世家。兄弟姊妹共7人,他最幼。其兄许宝驹、许宝骙均为专家,姊夫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。•他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、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在内曼-皮尔逊理论、参数估计理论、多元分析、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,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。第二阶段:1951-1978•第二阶段,解放之初到改革开放之初(1951—1978),是我国统计学科深受前苏联的影响,分为两门统计学的特殊时期。解放后,我国开始一边倒地向前苏联学习。在遗传科学领域,苏联在20世纪30—40年代错误地批判孟德尔-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。在统计科学领域,将统计学一分为二,认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属于数学,社会经济统计则是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。第三阶段:1978-至今•第三阶段,改革开放之初至今,是我国统计学从拨乱反正到“大统计”,再到统计一级学科的建设时期,为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打下基础。华人统计学家•绝大多数的美国大学统计学系都有华人教授,美国最强的统计学系,如Stanford,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rly,Harvard等的系主任都是华人。•COPSS奖是北美统计学会奖给40岁以下国际青年统计学者的最高奖,每年授予一人,自1979年设立以来,已经有9位华人获得了该项奖励。统计学与就业•2009年8月6日《》发表大幅文章《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唯一关键词是:统计学》(ForToday’sGraduate,JustOneWord:Statistics),文章举例说明统计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。往年的美国统计学年会一般有四、五千人参加,而经济危机中的2009年却有近七千人参加,统计专业毕业生成为最抢手的专业之一。•2009年8月25日华尔街杂志刊登《有利于找工作的5个专业》文章,认为在美国“工程、生命科学、统计学、环境研究和金融”是就业市场最受欢迎的专业。•应用统计学国在我国有:•生物统计学•卫生统计学(医学统计学)其实在国际上都叫:Biostatistics中国生物统计学创始人:汪厥明•汪厥明(1897—1978),字叔伦,浙江省金华县(现为金华市)人。农学家、作物育种学家、生物统计学家,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。
pg模拟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