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位置: 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-PG电子 > 关于PG电子 > 发展历程
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历程比亚迪弯道超车
更新时间:2024-06-14
齿轮组作为 动力分流结构,决定什么时候用油,什么时候用电,什么时候油电混用,最高可以减少40%左右的油耗, 并提升30%的动力性能。因此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“世界上的混动有两种:一种是丰田混动,另一种是其他混动”的说法。但丰田的混动依旧是以油为主,以电为辅,丰田官方称之为“削峰填谷”,就是削掉过剩的性能用于充电,然后将储存的电力用于车辆驱动,填补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。随后,丰田将这套混动技术越做越好,并搞起了 “专利网”,终成恶龙,可以说极大地阻碍了混动技术的发展。
基于行星齿轮组的动力分流技术被丰田设立了大量专利壁垒,让其他车企苦不堪言,但丰田不缺钱,它要的就是一家独大。很多车企想了很多方法绕过丰田的技术封锁,但效果都不算好,例如比亚迪2008年推出的插电混汽车F3DM,但由于控制方面太复杂,又缺乏高效率发动机技术,最后的产品没有竞争力。本田作为丰田的老对手,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介入了混动技术的研发,用的也是“削峰填谷”的思路,但一方面要绕开丰田的技术封锁,一方面受限于自身的执行力,与丰田差距越来越大。丰田混动车型销量破百万的时候, 本田混动的累计销量还只有20万左右。
但作为技术宅的本田,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——电混。丰田是通过电机辅助发动机,用少用油的方式实现省油,本田就用电机驱动为主,发动机直驱为辅解决电机高速效率不足的部分,用多用电的方式实现省油。
丰田THS系统将驾驶切割成了十多种工况(还有说法是二十多种),每种工况决定油、电分配的比例。而本田的i-MMD系统,则只有3种工况:①EV模式,纯电驱动;②混动模式,发动机发电带动电机驱动,多余的电量存储到电池包; ③发动机直驱模式,发动机单独驱动。市区行驶基本就是发动机只负责发电,只在85kph以上发动机才介入直驱。 由于弱化了发动机的直驱作用,i-MMD用上了更小排量的发动机,同时使用更大功率的电机。以雅阁混动为例,用的 是2.0L自吸发动机,凯美瑞混动则是2.5L的发动机。二者最后产出的综合油耗相差无几,但因为雅阁用的电机更大,比后者 起步更快,更接近纯电车型,驾驶感受更加出色。 虽然i-MMD混动系统推出比THS晚了16年,但i-MMD系统的进步非常快,在2019年已经有部分车型销量正面击败丰田 的同级车。
在不同的路况中,电机驱动与发动机驱动各有优势。在高速行驶 时,电机驱动的效率会渐渐低于发动机。因此,在理想状态下,电机与发动机在不同场景交替驱动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率。但要达成这一效果,显然需要更加智能的动力分配。这样复杂的结构需要巨大的研发成本与水平,而不差钱的国内新能源老大BYD靠着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,于2020年率先推出DM-i混动技术,基本解决了旧混动技术的一些问题。 DM-i技术就是将串联技术与并联技术融合,让汽车可以根据路况在合适的时候调整串、并联模式的智能混动系统。这样一来,混动汽 车既能在平时发挥电动机的经济性优势,还能让发动机保持在最高效 率的转速下输出。所以,BYD旗下的DM-i混动车型很多都以省油著称, 官方的百公里综合油耗甚至能干到2L以下。
混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一方面,混动汽车可以显著降低燃油消耗,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尾气排放,这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另一方面,随着电池、电机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,混动汽车的经济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,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承受其价格。pg模拟器